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漢語歷史詞彙研究
Seminar on Chinese Historical Lexicology 
開課學期
104-1 
授課對象
文學院  中國文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楊秀芳 
課號
CHIN7389 
課程識別碼
121 M273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2,3,4(9:10~12:10) 
上課地點
文16 
備註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4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41CHIN7389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利用文字、聲韻、訓詁及語言學相關知識,探討漢語詞彙在生成、結構及變化上的幾種系統性表現,其系統性具體表現在語詞滋生、語義引申、詞彙化、實詞虛化的合理性以及構詞的規律性等幾個方面。課程包括六個主題:
(一)詞族研究。詞族研究讓我們了解詞彙的衍生關係,對建立漢語的詞彙系統來說,是重要的基礎工作。
(二)詞義的發展。詞義的發展具有多向性,由此可啟發我們對詞彙在語義演變上的諸多可能性的理解。
(三)漢字與詞彙。透過漢字的記錄,我們得以目睹古漢語詞彙的種種面貌。本講說明漢字在詞彙研究上所能給我們的協助與啟示,以及可能的困擾。
(四)短語的詞彙化。通過對短語詞彙化的觀察,可以認識雙音詞的生成過程,有助於提升對文獻解讀的精確性。
(五)平行的構詞。近義詞常有平行的發展,並互作解釋語,提供詞義研究所需。近義詞分布在方言間,不同的方言常有相同的構詞行為,這種平行構詞的規律性,提供詞彙研究的另一種視角。
(六)實詞的虛化。虛詞常常由實詞虛化而來,虛實兩義並存在共時的語言系統中,形成古今層次並存的現象。認識實詞虛化的演變機制,可以避免漢語詞彙研究上以今律古或滯古不變的問題。
漢語有豐富的文獻,這是我們所賴以研究詞彙的資料庫。利用文獻研究詞彙,必須注意到文字使用有其歷史上的特殊情境,例如假借用字帶來語詞的錯置,而文字偏旁增添則透露了語詞滋生的現象。我們若能穿透文字表象來掌握語言的真相,便可對漢語詞彙系統有更好的認識。此外,註解典籍的人往往僅就文本脈絡給一個簡略的詞義解釋,我們必須整合相關語詞各種角度的釋義,纔能得出比較完整的詞義內容,避免以片面的釋義破壞語詞詞義的整體性。
由於漢字古今形體變化不大,我們可以從文字在句法位置的改變,看到語詞變化的痕跡。有些文獻用字則因「隨音變字」而中斷了語詞變化的線索,我們必須透過歷史詞彙的研究,纔能將這些斷開的線索接上,以呈現漢語詞彙演變的歷史。
課程進度
週次(18週) 單元主題
第1週 導論:課程說明
第2週 詞族研究1
第3週 詞族研究2
第4週 詞族研究3
第5週 詞義的發展1
第6週 詞義的發展2
第7週 詞義的發展3
第8週 漢字與詞彙1
第9週 漢字與詞彙2
第10週 期中報告(研究構想的課堂報告)
第11週 短語的詞彙化1
第12週 短語的詞彙化2
第13週 平行的構詞1
第14週 平行的構詞2
第15週 實詞的虛化1
第16週 實詞的虛化2
第17週 實詞的虛化3
第18週 期末報告(研究成果的課堂報告)
 

課程目標
1. 建立有關漢語詞彙的系統知識。
2. 加強文獻解讀的能力。
 
課程要求
1. 配合進度研讀資料、參與討論。
2. 期中做一次堂上報告,說明學期報告的題目與研究構想。
3. 期末再做一次堂上報告,說明研究成果。
評量方式:
上課參與討論30%
期中報告30%
期末報告40%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待補 
參考書目
工具書:
《說文通訓定聲》
《說文解字注》
《經典釋文》
《廣雅疏證》
《廣韻》
其他古籍(略)
參考書目:
王力,《同源字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影本,1983年7月。
王力,《漢語史稿》,《王力文集》第九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8年4月。
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年。
吳福祥主編,《漢語語法化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周祖謨,〈四聲別義釋例〉,《輔仁學志》13卷1.2期,75-112頁,1945年。後收入《問學集》,81-119頁(1966)。
孫玉文,《漢語變調構詞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
張忠堂,《漢語變聲構詞研究》,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3年。
張誼生,〈論與漢語副詞相關的虛化機制〉,《中國語文》,2000年第1期。
張麗麗譯,《語法化》,《語言暨語言學》專刊系列之五十一,臺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2013年。(譯自Paul J. Hopper & Elizabeth Closs Traugott , Grammaticalization.)
黃金貴,《古代文化詞義集類辨考》。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
董同龢,《漢語音韻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3年四版。
董秀芳,《詞匯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展》,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
楊秀芳,〈從漢語史觀點看「解」的音義和語法性質〉,《語言暨語言學》2/2:261-297,2001年。
楊秀芳,〈從「鄂不韡韡」看「蓮房」與「蓮蓬」〉,《語言暨語言學》專刊外編之四,《漢藏語研究:龔煌城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835-849,2004年。
楊秀芳,〈論「故」的虛化及其在閩方言中的表現〉,《臺大文史哲學報》第60期,頁199-242,2004年。
楊秀芳,〈從詞族研究論「天行健」的意義〉,《臺日學者論經典詮釋中的語文分析》,頁35-75,2010年。
楊秀芳,〈從「門」詞族論《詩•大雅•抑》「莫捫朕舌」之義〉,慶祝李方桂先生中國語言學研究學會成立十週年特刊,《中國語言學集刊》7卷1/2期合刊。2013年。
楊榮祥,〈漢語副詞形成芻議〉,《語言學論叢》23期,2001年。
蔣紹愚,《古漢語詞匯綱要》,北京:北京大學,1989年。
蔣紹愚,《漢語詞匯語法史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
蔣紹愚,《漢語詞匯語法史論文續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
劉 堅、曹廣順、吳福祥,〈論誘發漢語詞彙語法化的若干因素〉,《中國語文》,1995年第3期。
指定閱讀:
隨課程進度,由參考書目中選取。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6  導論 
第2週
9/23  詞族研究(一)
 
第3週
9/30  詞族研究(二) 
第4週
10/07  詞族研究(三) 
第5週
10/14  詞義研究(一) 
第6週
10/21  詞義研究(二) 
第7週
10/28  詞義研究(三) 
第8週
11/04  漢字與詞彙(一) 
第9週
11/11  漢字與詞彙(二) 
第10週
11/18  期中報告 
第11週
11/25  短語的詞彙化 
第12週
12/02  短語的詞彙化 
第13週
12/09  平行的構詞 
第14週
12/16  平行的構詞 
第15週
12/23  實詞的虛化 
第16週
12/30  實詞的虛化 
第17週
1/06  期末堂上報告